2021年黔江區污染防治攻堅成績單出爐
2021年,黔江區緊緊圍繞“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目標愿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統籌抓好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全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治理揮發性有機物(VOCs)企業2家,抽檢8座加油站油氣回收裝置,完成40家企業監督性監測和30家餐飲油煙治理設施監測。完成機動車道路抽檢3000輛,淘汰老舊車590臺,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184臺,發放防治臭氧污染告知書1225份,完成正陽新材料、弘龍水泥2家水泥制造企業錯峰生產,完成中石油下壩、白家灣、正陽3座年銷售汽油5000噸以上加油站油氣回收在線監控裝置建設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鞏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12.8km2,建設和鞏固揚塵控制示范工地5個、示范道路5條。2021年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53天,優良率達96.7%,細顆粒物(PM2.5)28微克/立方米,濃度與去年同期相當。
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全面完成我區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完成轄區內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矢量圖繪制,完成飲用水源地基礎信息調查更新,定期向社會公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信息。完成全國農村集中式水源基礎信息調查、環境統計2020年報及2021年季報等13個系統任務錄入并成功上報。完成21個鄉鎮分散式飲用水源點保護區劃分。爭取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600萬元,啟動太極水庫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阿蓬江兩河斷面水質穩定達到或優于Ⅱ類(其中1月、3月、8月和10月為Ⅰ類),其他水功能區均滿足水功能要求,城鄉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依托重慶市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認真摸底排查危險廢物產生企業的基本情況,幫助150余家企業落實危險廢物管理制度,督促企業完成危險廢物申報登記、管理計劃、轉移聯單等相關工作。建立健全轄區危險廢物產廢單位清單、自行利用處置設施清單、重點監管單位清單、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清單、危險廢物貯存設施清單等“五個清單”。完成18家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抽查工作,抽查合格率為100%。編制了《“十四五”土壤(地下水、農業農村)污染防治規劃(征求意見稿)》,開展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核算和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落實土壤污染防治制度、措施,完善污染地塊聯合監管機制。編制了《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規劃(征求意見稿)》,城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穩定達100%,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100%,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到90%以上,土壤環境狀況穩定。
嚴格輻射安全監管。根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生產、銷售、使用活動的類別,制定監督檢查計劃,并嚴格落實,全年共對核技術利用單位實施現場檢查40余家次。結合輻射安全隱患排查三年行動,持續加強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監管,完善輻射環境監測網絡,防范化解輻射安全風險。加強國家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管理系統數據質量管理,督促40余家單位填報系統基礎數據,持續提升系統數據信息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
繼續抓好自然保護地監管。認真履行自然保護地統一監督管理職責,督促指導自然保護地主管單位開展自然保護區監督管理工作。會同林業等相關部門持續開展2021年“綠盾”自然保護區專項行動,累計核查國家、市級下達各類疑似問題點位33個,自然保護地內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配合市生態環境局開展武陵山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站建設,包括野外動物監控網絡、固定生態系統監測樣點、技術能力培訓等具體項目,安裝野外紅外視頻監控設備30余臺,實施5個植物固定樣方調查,成功發現并記錄到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毛冠鹿等保護動物活動痕跡,為后續更好的發現和保護好自然保護區內的生物物種起到積極作用。